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常伟)6月26日,2025年大同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培训会在大同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举办,邀请知名行业专家就大同市公共就业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实现思路进行详细介绍,大同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组全体成员参加本次培训会。
今年初,大同市凭借在公共就业服务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坚实基础,从全国33个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2025年20个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城市之一,将获得中央1亿元、山西省2000万元的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资金支持。示范项目将立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及大同市融入京津冀发展的区位优势,为大同市转型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推动就业提质扩容,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助力大同市实现“人人乐业、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

培训会上,专家围绕示范项目的核心要义——“一核引领、五维赋能”进行了全面阐述和详细解读:织密服务网络。打造就业创业生态“全链条”。以市级就业创业赋能中心为“中枢大脑”,统筹联动10个县(区)及经开区工作站、150个家门口就业驿站,构建覆盖城乡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同时,设立高校、企业及北京区域赋能工作站,实现就业创业服务精准“滴灌”。培育特色品牌。激活劳务经济“新引擎”。在劳务品牌建设上,将建设市级劳务品牌服务中心,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全力培育20个特色劳务品牌。计划打造2个劳务协作基地,在京津地区设立5个就业服务站,拓宽劳务输出渠道。通过举办京津冀区域劳务交流活动、全媒体宣传推广,构建“培训-输出-孵化”一体化发展模式,擦亮大同劳务品牌“金名片”。激发市场活力。搭建人才引育“强磁场”。着力打造枢纽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入头部机构,为新能源、文旅等特色产业提供全链条人力资源服务。在东西部设立10个引才引工飞地,开展跨区域人才交流合作。同时,组织20场大型招聘会,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并完成500人次企业家、800人次企业HR专项培训,提升企业人才管理能力,吸引更多优质人才汇聚大同。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技能人才“主力军”。共建5个产业学院与8个实训基地,围绕医药大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发20门定制课程,培育300名优质师资。针对紧缺岗位开展特色培训,计划在2026年底前完成4000人次技能培训与2000人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并认定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就业见习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拥抱数字科技。构建智慧就业“云平台”。大同市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打造“智观云中”数据监测平台,实现就业数据动态预警与人岗精准匹配。引入AI、AR/VR技术,打造“AI面试”“智能就业客服”等工具,开发“智绘就业地图”,通过移动端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智慧就业服务,开启就业服务“数智化”新篇章。

此次培训内容详实、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使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组全体人员对示范项目的整体布局及工作开展思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后续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大同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将长远谋划、科学布局,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最大程度发挥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落户大同的带动效应,为大同市就业服务能力的长效提升作出积极的贡献。